豆瓣评分: 8.4分214273人已评分

 《破·地狱》剧情介绍

《破·地狱》是由陈茂贤执导,陈茂贤编剧,黄子华,许冠文,卫诗雅,朱栢康,周家等明星主演的剧情,电影。

《破·地狱》剧情简介家庭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因市场萧条而陷入债务危机,无奈之下改行成为葬礼经纪人。这个红白二事的截然不同,让道生处处碰壁,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理解。电影《破·地狱》的故事由此展开。道生与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饰)的理念冲突是影片的一大看点。文哥是名声在外的喃呒师傅,深谙阴间规则,对生死之事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坚守着传统的丧葬仪式,对道生的新派理念嗤之以鼻,两人因此冲突不断,关系岌岌可危。然而,在几次危难时刻,文哥总是出手相助,他的善良和执着让道生逐渐理解并尊重他的信仰。同时,道生也亲眼目睹了文哥与女儿文玥(卫诗雅饰)的相处点滴,看到了一个传统喃呒师傅的另一面,这让他对“破地狱”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电影《破·地狱》通过道生的视角,展示了生死之间的复杂情感和人生百态。道生的转变和成长,以及他和文哥、文玥之间情感的纠葛,构成了影片的核心情节。影片不仅探讨了生死、信仰、家庭等深层次的主题,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总的来说,《破·地狱》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电影,它将带领观众深入思考生死、信仰和家庭等重要问题。通过道生的经历,观众将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如何面对生死,如何理解和破除自己的“地狱”。这部电影将带给你深深的思考和感动。

《破·地狱》别名:度脱之舞,TheLastDance,于2024-11-14上映,制片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时长共130分钟,语言对白粤语,最新状态完结。该电影评分8.4分,评分人数214273人。

 《破·地狱》演员表

白只

职业:演员,吉他手

介绍:中文名:白只外文名:Michael Ning别    名:凌智豪国    籍:中国出生地:中国香港...更多 

秦沛

职业:影视演员

介绍:中文名:秦沛外文名:Paul Chun别    名:姜昌年、严昌国    籍:中国民   ...更多 

黄子华

职业:艺术家,演员,歌手

介绍:   黄子华,香港电视、电影及舞台演员,歌手,节目主持人。黄子华是首位用粤语做栋笃笑的人,被称为“栋笃笑始祖”。  黄子华曾...更多 

许冠文

职业:编剧,导演,演员

介绍:   许冠文,著名香港喜劇演员、电影导演、编剧和监制,也是香港演艺人协会创会会长。  2016年主演的《一路顺风》入选第53...更多 

卫诗雅

职业:演员模特

介绍:   卫诗雅,香港女演员及模特儿。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如《很想和你在一起》、《囡囡》、《前度》等,还参与过多支广告和MV的拍摄...更多 

周家怡

职业:演员

介绍:   周家怡,香港女演员。1996年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加入无线电视,入行早期就参演多部无线剧集,却常演配角,直到20...更多 

金燕玲

职业:演员,歌手

介绍:   金燕玲,台湾演员、歌星。曾多次入围和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作品有《天与地》《毕打自己...更多 

梁雍婷

职业:演员

韦罗莎

职业:演员,配音

介绍:   韋羅莎(Rosa Maria Velasco),曾是香港話劇團及PIP劇場的全職演員,現為自由劇場工作者。混血兒韋羅莎...更多 

钟雪莹

职业:演员

 《破·地狱》评论

 正在加载

 同类型电影

武替道

刘俊谦 董玮 伍允龙 蔡思韵 林耀声 梁雍婷 张达伦 车婉婉 杜燕歌 吴瑞庭

风林火山

金城武 梁家辉 刘青云 古天乐 高圆圆 杜德伟 姜珮瑶 卫诗雅 黄伟文 韦罗莎 吴嘉龙 林俊贤 程东 刘永 冯庭正 卢海鹏 陈哲卢 卢冠廷 甘国亮 鲍起静 蔡德才 李元霸 王德顺

误判

甄子丹 张智霖 许冠文 吴镇宇 张天赋 郑则仕 刘江 喻亢 栢天男 林家熙 陈欣妍 冯皓扬 朱栢康 吕良伟 郑浩南 蔡思贝 黄智雯 张建声 汪明荃

破·地狱

黄子华 许冠文 卫诗雅 朱栢康 周家怡 秦沛 金燕玲 韦罗莎 梁雍婷 白只 钟雪莹

出租家人

曾志伟 恬妞 陈家乐 周家怡 许靖韵 石修 方力申 张建声 刘美娟 杨千攸 张松枝 艾妮 卢宛茵 李家鼎

从今以后

区嘉雯 李琳琳 太保 梁仲恒 廖子妤 许素莹 梁雍婷 邵美君 李丽霞 余玉华 黎济铭 岑乐怡

 《破·地狱》影评

深扒破地狱|地狱常有,而超度不常有!

以下是我对电影《破·地狱》的影评:《破·地狱》是一部以家庭婚礼策划师道生(黄子华饰)为背景,探讨人生困境与转变的电影。道生因婚礼市场萧条而债台高筑,被迫改行成为葬礼经纪人,这一转变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职业选择,构成了电影的核心冲突,也成为了道生成长的催化剂。红白二事大相径庭,令道生处处碰壁,但最难一关是要得到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饰)的认可。起初因为理念不合,道生与文哥冲突不断,两人的关系岌岌可危。然而,在数次危难时刻文哥的出手相助,以及亲历文哥与女儿文玥(卫诗雅饰)的相处点滴,道生与文哥之间的心结慢慢解开。这种情感上的转变和成长,使得电影的主题得到了深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尤其是黄子华、许冠文和卫诗雅的表演。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尤其是道生与文哥之间的互动,既充满了冲突和误解,又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碰撞,使得电影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电影的剧情设计也非常出色,通过婚礼策划师改行成为葬礼经纪人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同时,通过道生与文哥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心结解开,传达了“破地狱”的真正意义。这种深度的主题探讨和情感表达,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总的来说,《破·地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人生的困境和转变,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我非常推荐这部电影,无论你是寻求娱乐还是寻求启示,它都能给你带来深刻的体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马上将在内地上映,但考虑到香港近年社会心理的独特性,以及删减及配音的影响,我想它很难获得同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努力在上映之前把影评赶出来。不是为了骗你一张电影票,而是替主创翻译翻译,《破地狱》如何拓宽了地狱与超度的边界,也希望更多正经历地狱的人得一场超度。

破的前提:不要美化

人类的文化,大多起源于祭祀。而祭祀,就是渺小在无常面前无奈抗争的起舞。

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理性如何受到推崇,只要生老病死一日未完全可控,迷信就一日不会消亡。这是殡葬仪式长盛不衰的根基,亦是本片将“破地狱”美译为“The Last Dance”的原因。

但除了英文译名之外,本片对于死亡的刻画堪称地狱般真实,让观众仿佛去地狱门口晃了一圈,随之得以尝到一种劫后余生的舒畅。

比如,电影没有美化死亡。

开场还没几分钟,我们就和刚入行的道生一样,在自以为做了些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一堆腐骨的视觉暴击。

看着丧礼经纪从不知年份的陈骨上,一点点剔除残留的毛发和组织,肯定会有观众后悔饭后来看电影的安排。

更别提后面帮尸体做防腐、以年轻演员陈珮欣为本体制作的女尸翻模……

回想以往的华语影视作品,真实展现或是处理尸体的情节虽不少见,但多数出现在刑侦类作品中。而故事片中的死亡,多因担心观众接受度而降低尸体的存在感,有些尸体甚至因为上妆过度而靓过生前。

《破·地狱》是传承丧仪文化的电影,但它也在用每一个镜头语言告诉你,无论生前何人,无论死后如何大搞丧仪,都不过是白骨一堆,腐肉一坨。

电影亦没有美化殡葬行业。

同样做继承传统的主题,内地影视往往会聚焦传统之精妙复杂,从业人士之坚贞,但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因而青黄不接。本片初看类似,实际却反其道而行。

深度老龄化之下,香港殡葬业反而成了经济寒冬中极少数稳定的行业之一。前辈明叔说,“这一行有心跳、有呼吸就会做”,可见行业门槛之低,堪称一个没面子有里子的好工作。

《破·地狱》坦诚地承认,无论叠加多少传统光环,今天的殡葬行业也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员,也有很多视逝者为鱼肉、在打斋时偷偷用手机看球、上班穿道袍下班拜耶稣的人。

说到底,你家的人生大事,人家的朝九晚五。都说上班如上坟,行尸走肉还不是大多数么。

正因如此,文哥与道生才仿若地狱里的活人一样稀罕。没人见过地狱,但如果它存在,能破地狱的人必是这副模样。

真实呈现死亡与地狱,才让“破”有了合理性。

亲眼看过尸水与腐骨,才知有心跳、有呼吸,何其美好。

而行尸走肉地度过任何一天,又何其遗憾。

破的矛盾:同在地狱,先渡何人

预告片中的这句“生人都有好多地狱”,相信很多人没看电影之前就记得了。

相比直面死亡与殡葬的真实,本片更大胆的应该是并没有流于喋喋诉苦,而是通过几次详略冲突,沉默却坚定地叩问着观众一个问题:

当一个社会里,死者与生者同在地狱,到底破地狱是应该死者为大,还是生者为先?

请注意,在这个问题里,死者与生者的范围不妨拓展一点。

让我们从狭义到广义地走一走这几场“救生抑或救死”的冲突,相信中年观众会感受更深。

第一层,活人地狱。

“多谢你没当我是疯子。”

甄小姐的儿子已长眠近半年,而接受不了幼子夭折的她拒绝为遗体下葬或火化,坚持寻找肯帮她做遗体保存的人(注:在香港,入殓后可存放于义庄)。

在接不接这单生意的问题上,道生与文哥爆发了第一次正面冲突,结果是两人无法互相说服,但文哥让步达成了合作。

作为敬畏鬼神地狱的内行,文哥的发言完全是从先渡死人出发:

“我老婆当年死的时候,我想死一样,我也不舍得啊,我都照样送她走。小孩现在到了站,你不让他转下一班车,就是不让他投胎,那他不就变了孤魂野鬼?(活)人不可以这么自私的!”

这一场戏,道生没有反驳。

你可以解读为他是愧疚于见钱眼开的不纯动机,毕竟谁都无从考证,他是否是阻断幼子投胎大计的帮凶。然而谁都看得出,母亲只要一天没有如愿,就一天不肯走出这活生生的地狱。

你可以说这个母亲是自作孽,但一个母亲做了什么孽,要遭受这场丧子之劫?又何至于被冠以“癫婆”的污名,不配有一个人站出来渡她一回?

道生,粤语谐音“渡生”,注定会选择先渡生人。

从这一次开始,他看清了自己与传统治丧理念的不合之处,决心不再邯郸学步,而是做一个以超度活人为先的丧仪经纪。

第二层,穷人地狱。

“这个世界最难熬的,是穷。”

当明叔向文哥介绍道生时,认为急着赚钱是他的优点,因为工作动力更强。但清高的文哥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贪财的人没资格入行,所以他多次强调道生是外行,也常用贪财来明嘲暗讽。

看在合伙的面子上,道生尽量过耳不闻。

直至那晚茶餐厅,也许是胸中块垒堆到了喉头,也许是独自吃饭的文哥心有不忍,他终于鼓起勇气跟这个清高又古板的老头解释,也帮无数中年香港人说出了积压几年的心里话:

50多岁还没熬到财富自由,不是他好吃懒做。

香港过去几十年的红利,被金融和地产独享。其他行业的普通香港人,很难在物价飞涨之下留多少积蓄。熬到做老板还攒下一间房的他,已是很不容易。

疫情之中,他在关门避险与负债经营之间选择了后者,谁知疫情持续整整三年。而疫情后,本地人缩减开支,游客减少,贷款利息飞涨,他摘得下口罩却摘不下债台高筑。

电影中涉及了东、西宗教,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说,贪是原罪。他们为勤劳节俭许诺了死后的天堂、来世的幸福,却对努力却仍贫穷的现世不公三缄其口。

《M型社会》中指出的收入及资产两极化趋势,正在全球上演,疫情后更为普遍。一边是越来越少的、呼吸就能赚钱的人,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更加辛苦却无法阻止积蓄下滑的人。二战后的中产增长时代,已成历史。

文哥能清高,不过在于有张稀缺的行业牌照,有房无贷,也还清了子女债。

道生与文哥的诸多不同,有性格造成的,也有时代造成的。但强说道生没有资格入行,不过是文哥一叶障目。

说到底,有什么资格不资格,但看有心没有心。为死人守资格,断他人生路,可不是“破地狱”的初衷。

文哥开不了口,但他把执照无偿地传给了道生,也在遗书中承认自己被道生说服。

希望现实中各行各业的老前辈,在指责年轻人满眼是钱、没资格从业的时候都想一想:

大自然的一切本是免费的,是谁制定了城市里收费的规则,又把年轻人带到这些地狱里煎熬呢?他们自己的资格,到底是源于更高的天资,更高的艺德,还是纯粹早生了几十年呢?

第三层,女人地狱。

“喃呒传男不传女,传统来的,可以的话我就做啦!”

女性困境,本片讲得或许不好,但是在一部两大男主的电影里,把女人困境放进压轴戏,是我没预料到的。

其实最终聚焦郭文玥之前,前面几位女人的故事已值得玩味,当然这未必是导演有意安排。

比如那个少子夭折的故事里,孩子的父亲去哪里了?是没陷入与她一样的悲伤,还是也觉得她疯了?

比如那个中年丧偶的故事里,妻子与同性恋人是婚前还是婚后相识?让她不能在生前挣脱这段无爱婚姻的,是世俗的眼光还是物质的压力?

说回郭文玥,电影对她困境的表现虽然脸谱化,但也算全面。

在家里,她比哥哥更愿意继承爸爸衣钵,但被天然剥夺了资格,只能更努力地自谋出路;

在工作中,她是女救护员,在施救的时候更容易遭遇病人家属的质疑;

在双方自愿的关系里,我们无从知道那个同样有错的男医生,有没有也在大庭广众下挨一耳光。

曾经,郭文玥始终觉得,家里的地狱是父亲一手打造的;但葬礼上父亲同行的反应,应是让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地狱其实是来自父亲一生所处的世界。

而父亲,不过是到死才有胆量,为她破一次地狱。

东亚女人面对的地狱,有些像破地狱的行规,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明面歧视;而更多的,则像棺材一样,明明死了很久,明明内核只剩一捧灰,还是深埋在这片文化的土壤中,世世代代难以撬动。

第四层,中年地狱。

“我为了我的儿子我一定要自私啊,我不想他像他老爸一样,困在红磡一辈子啊!”

把这一层放在最后,并不是因为这一层最苦,只是前几层多是无奈的承受,而这一层有熬心的抉择。

文哥的长子郭志斌,是靠父亲赏饭的儿子,是听老婆安排的丈夫,是不如妹妹独立的哥哥。

诸多身份里,没有一个需要他做主,而他也惯于被人做主。哪怕是认识不久的道生,都能找到他一条软肋来拿捏他。

他没有脾气,没有信仰,也没有本事,看得人不得不说,扑街真是条好命的寄生虫。

所以当这个看似应该接受任何安排的人,第一次违逆妹妹安排的时候,我们都和郭文玥一样震惊,也才意识到这个看似躺赢的寄生虫,其实也在地狱里煎熬。

父亲拜道家做破地狱,儿子进名校却要父母信基督。他是无所谓信什么的,却信什么都是错;

父亲中风需人照料,可儿子错过了本地名校又只能移民谋出路。他是没什么本事,可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分身来解这困局。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地狱,恰如前文“渡生还是渡死”的抉择:先还父母恩,还是先尽父母责?

这一次,为了儿子多一条生路,他只能把父亲的余生之路拜托给妹妹,挺身做一次逃兵。

这种地狱独属于香港这种折叠过于严重的大城市,三六九等从小划分,父母的阶层决定孩子的起跑线,而M型社会又不进则退。更多的中年人已如道生一样,为了逃避这种地狱而自断。

“我们没问过他意见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给他两个大包袱,这样对他公不公平啊?”

访问中有人问黄子华,最后道生那段决心做孩子父亲的释怀自白,是否也代表他的心声?

这个年过花甲却单身无子的脱口秀演员笑笑说:“澄清下,那是导演的心声,不代表本人立场哈。”

想起余华最近有本文集,标题叫《我们活在巨大的差异中》。一个写过《活着》的人,还能为感受到的差异动笔,本身就说明这差异是何等骇人。

生儿育女本是天性,想给子女最好的更无可厚非。如果中年人地狱不得消解,只怕白事的生意会一直好过红事。

破的意义:有路可出,近乎天堂

破地狱这个习俗,并不代表打破了地狱,只是象征喃呒师傅打开地狱之门,引导先人亡灵从地狱中脱离出来,早日轮回。

即使在迷信的想象里,老祖宗也没想过能消灭地狱,而只是为在乎的人破出一条生路。

道生没有跳过一次破地狱,却从始至终在为人为己破地狱。

小孩无法复生,至少把母亲当作客人来尊重,尽力达成她的心愿,让她早得解脱;

红事做不下去,就带着伙计做白事,还清债务,从头开始;

改变不了老祖宗的规矩,起码可以在老友的葬礼上,顶住压力让他女儿完成一场破地狱;

不做父母或许免入地狱,但若不离不弃的人生伴侣坚持,地狱似乎也值得走一遭。反正他双亲已逝,比起郭志斌已经算轻松上阵。

近年谈及香港,关键词似乎总离不开移民、萧条、贫富悬殊、不复从前。但比起媒体报道的香港,电影中的香港更值得细观。

香港至今仅有三部票房过亿的华语电影:《毒舌大状》、《九龙城寨之围城》和《破·地狱》。香港影评人说,它们的共性是在无可改变的绝望之中,奋力搏出一点希望。

这是留下来的香港人,经历了对峙、疫情和加息通胀的人,努力正视创伤,在新的时代凝聚新的香港精神。这也是流媒体时代,戏院、演唱会、电影院仍然存在的意义。

像“破地狱”之类的祭祀一样,让渺小有所寄托,是以获得反抗绝望,面对明天的勇气。

我想,不只香港人需要,每个人都需要。

电影之外

香港年轻演员刘俊谦在一段采访中说,有段时间香港出了很多社会题材的电影,但是你能感觉到香港观众已经不想再看那些话题,太沉重了,只想看轻松的。

所以近年香港电影投资方,只押宝喜剧题材。想用《破·地狱》这么沉重的题材拉到公司投资,着实需要名气不大的陈茂贤导演费一番心思。

好在,他此前主要作品都是喜剧。主演黄子华与许冠文,更是香港两代知名喜剧演员。这个标准的喜剧班底,或许放松了投资人的警惕,以为他们会拍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

坏消息是,没什么笑点。好消息是,看似只为喜剧买单的香港人为这部电影狂买单。

虽然导演努力限制两位喜剧大师临场加梗,但两位自然的表演还是多次让观众忍俊不禁。我看了两场,听笑声点缀在此起彼伏的抽泣中,觉得用喜剧演员拍殡葬电影,确实有点黑色幽默感。

类似的题材近年作品很多,我看过《人生大事》也看过《不虚此行》,但跟本片还差几重境界。

唯一我觉得可以一较高下的,是童话般的《寻梦环游记》,不过《寻梦环游记》更适合作为给孩子们的启蒙。

成年人,尤其是对死亡讳莫如深的华人,迟早需要面对《破地狱》这种真实,也需要一场精神上的“破地狱”。

非要吹毛求疵的话,结尾引用白居易的“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虽然吻合破地狱的情景,但意境上不够超脱。

我会建议换成李白的这几句: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愿我们在生死地狱面前,都有为自己破地狱的勇气,为他人破地狱的义气,地狱中寻得生路的福气。

P.S. 谨以此文,祝琼瑶阿姨一路走好。

“‘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首发公众号,本处有删改:戳这里